


港珠澳大桥是一个规模空前的宏大工程,钢塔设计施工以大型化、工厂化、标准化、装配化的理念为先导,先在工厂采用统一的工艺进行标准化生产,大大减少环境对钢塔质量的影响。同时,由于大桥穿越中华白海豚保护区,在此施工须温柔对待;此前,我国桥梁钢塔都是采取现场一节节吊装搭积木的方式。而在白海豚的家园,吊装须一次完毕,显著减少了施工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。

难度一:整体段吊装高度达105m,相当于35层楼;吊装总重量约3100吨,是奥迪Q7汽车重量的1400倍。类似大型钢塔吊装在国内外尚属首次,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。
难度二:受主塔结构制约,为适应主塔吊装的各种姿态要求,吊具结构设计复杂,吊具与钢塔吊装钻孔匹配的精度要求高;受高空作业环境和海况影响,吊具安装和拆除难度大。

难度四:对天气、海况等自然因素要求高,施工风险大,安全管理面临巨大压力。
钢塔在中山火炬开发区预制场装船后,采用中南898浮吊将上、下吊具安装于主塔身吊点位置,然后自预制场码头出发,经横门东水道1#浮处转向南下,航行至港珠澳大桥施工桥址。海上行驶总行程约29海里。

为了确保钢塔吊装一次成功,长大公司项目部先后进行了两次桌面演练和三次实地演练,充分检验吊装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,实现了指挥系统和操作系统无缝联结。正式吊装当天,广东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刚亮、总经理王成皿和总工程师王中文现场督导指挥。
培训学院此次派出7名摄像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拍摄工作。此次拍摄针对现场的四个工作点,分别运用了航拍、延迟拍摄、近景拍摄等拍摄方式,为天下第一吊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。
